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天气预报:
站内检索: 
乡情乡音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 > 乡情乡音 > 宁波老话

慈溪老话中的盐文化

作者: 文章来源: 发布时间:2012-10-27

      每个地方都有一些流传已久的老话,老话不但言简意赅,而且沉淀和记载着这个地方的历史文化。例如慈溪的有些老话,印记着慈溪产盐的历史文化。 

  老话“七月七,里扣出”就蕴涵着盐民借贷的历史。慈溪产盐有着一千多年的文字记载,过去的盐民没有恒产,收益微薄,海水煮盐称作太阳产业,冬春季节太阳光照少盐产量就低,经常缺穿断粮,需要向盐廒的篷长借贷来度过春荒不接的日子。到农历六月盛夏酷暑的旺产时,产盐丰盛,篷长作为盐廒的秤手,先大量收购原盐,七月就开始结账、支付盐款了,到农历七月初七,篷长在支付盐民盐款时,把盐民在春荒不接时向他借的款项和利息一并从盐款中扣除,即所谓的“七月七,里扣出”。 

  “六月债,还得快”这句老话也跟盐文化有关。六月是产盐的高收入时期,事实上每天都有盐生产出来,眼看就有盐钱可收了,借期不长,借了几天马上得还上,比秋冬时期的借贷,还款时间快(短)得多。 

  慈溪有句老话叫“泡汤哉”,意思是事情或希望落空、失败,钱财等损失,没有着落。其实“泡汤哉”也是源出于盐。慈溪历史上的盐,都产自海水提炼成卤,由卤晒干或煮燥成结晶为盐。可是盐最怕水,遇水就要融化,人们通过千辛万苦劳作而获得的盐,一不小心遭雨淋或掉入水中,泡成了汤,不就是一切辛苦都落了空吗?同样,老话“水里捞把盐,陶成(剩下)一眼(点)是一眼(点)”,意思是当盐掉落水中,抓紧时间在盐还没有融化光之前,能抓住一点点,就还能剩下一点“血本”,比喻不幸之中的小幸,常用在做生意中的蚀本大甩卖,或者遇到麻烦事的劝慰:时到如今大势已去,只有“水里捞把盐,陶成(剩下)一眼是一眼”算了,再不当机立断,恐怕最后一眼眼(点点)也化为泡影了。 

  “烂眼屙(屎)罩,自道自好。”这句耳熟能详的老话,意思是自吹自擂,但是它蕴含着盐民辛酸的生活写照。“烂眼”是眼疾,盐民长期与盐打交道,尤其是夏秋季节太阳光强烈、日照充足、蒸发量高、产盐多,有时一天要收两次盐,盐民非常辛苦,“白头灶户低草房,六月煎盐烈火旁。走出门前炎日里,偷闲一刻是乘凉。”太阳光里的紫外线经过晶体状盐粒折射,强度还会成倍增加,盐民每日里脸孔朝着盐池,双眼长期被盐粒折射,就容易被灼伤,古代的盐粒还要通过灶熬才能取得,长时间的烟熏火燎,盐民眼睑皮红肿,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,出现溃烂的“烂眼睛”。所以,患上眼疾的盐民很多,盐区邻近集镇的眼科诊所生意兴隆。民国初期,十里长街的坎墩就有六七家眼科诊所,而且生意兴隆,形成了不小的一个产业。长此以往,人们把患有眼疾、眼角被眼屎笼罩的现象作生活调侃,配以朗朗上口的押韵词语,编出了“烂眼屙(屎)罩,自道自好”的比喻,调侃本来不是好事还自吹自擂成好事的老话。 

  老话属于习俗性文化的范畴,影响着一个地域的人们生活,也传导着遥远的历史脉络。 

友情链接
友情链接 | 网上调查 | 访问量:232432
主办:合肥宁波经济促进会 合肥宁波商会 地址:合肥市荣事达大道75号富康大厦A区4楼
电话:0551-2673440 传真:0551-2673440
技术支持:安徽商网 皖ICP备17014023号-1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1671号